历史上数次的黄河屡次泛滥、数次灌城,留下了开封这座黄河流域“北方水城”博物馆。坐车穿过这座历史古都的市井街头,熙来攘往间,土木建筑学院青年志愿者团调研队一行来到顺河回族区北土街刘家胡同。那里有一方青砖灰瓦的北方传统院落,便是辛亥革命志士刘青霞女士的故居。
12月15日上午,微风阵阵,细雨漾漾。推开稍显老旧的红色木门,映入眼帘的是有些斑驳的砖墙,走过古色古香的门楼看进院内,则是带游廊的厢房。土木建筑学院青年志愿者团一行人在刘青霞故居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这座建于清光绪六年的典型北方四合院式建筑,了解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的保存和发展现状。
讲解员介绍,开封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筹措资金开始对刘青霞故居进行保护维修,直到近几年刘青霞故居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保护维修,才有效地避免了雷雨极端天气的侵害,抢救了濒临坍塌的3号院2018年,并对地面和墙壁进行了保养和维修。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黄河开封段的历史遗迹众多,与黄河相关的文化元素也极其悠久而丰富。如何保护好沿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一件令人瞩目的事。为调查群众对相关建筑保护的关注度和广泛听取建议,土木建筑学院青年志愿者团调研队走访刘青霞故居等建筑,通过参观游览、问卷调查、采访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方式,了解学习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下古建筑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
此次调研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分析出人们意识到保护古建筑是有必要的,只是并不清楚自身如何能有效保护古建筑。 土木建筑学院青年志愿者团团长白文秀在和团内成员交谈中谈到,推进古建筑群落保护和资源多元化利用过程中,应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普及古建筑保护知识,提升群众对“黄河故事”载体的保护意识,减少人为损坏古建筑的概率。
据悉,土木建筑学院青年志愿者团一直致力于古建筑保护,此次调研活动也即“黄河流域建筑遗址保护”,活动的延伸与发展,团内成员将积极讨论探索,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土木建筑学院青年志愿者团 申向丽 杨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