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0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奖名单公示的通知》。经激烈角逐,我院学子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大赛工作。自大赛启动报名工作以来,学院积极组织宣传,就大赛报名工作做精心部署和积极动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营造了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由土木建筑学院崔节虎老师和王泽华老师指导的项目“农产品加工废水零排放引领者——新型减排大蒜切片污水智能一体化处理装置”荣获高教主赛道一等奖。在和崔节虎老师的沟通中,他表示:“在这次比赛中,真的很欣慰,学生放弃休息时间多次反复打磨项目,不断改进,最后取得省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为他们感到开心。”在他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目标,有挑战不可能的信心;同时,要充分发掘每一位成员的潜力,增强凝聚力,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最后,崔节虎老师对学生提出三点期望:第一是期待学生有更多包容性强、紧扣大赛主题的想法;第二,在比赛中学会展示自己的强项,同时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三,提前参加相关教师的科研团队,提高专业素养,为大赛做准备。
“项目的来源是多样的,自己的生活经历、专业所学,在学生会、社团中参与的实践活动都可以成为创新创业项目的雏形。在团队成员的协调配合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才能获得这个成绩。”得知自己参与的项目“农产品加工废水零排放引领者——新型减排大蒜切片污水智能一体化处理装置”获得高教主赛道一等奖时,李悦涵同学向我们分享了她在比赛过程中的感受及收获。在她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不仅促进了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增强创新意识,也增强了沟通协作能力,发散思维,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她表示,通过比赛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商业模式怎样去运作,从而逐步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自主择业,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
“‘蜉蝣’新型悬浮填料-造纸污水处理的最佳伴侣”项目荣获高教主赛道二等奖,参赛选手徐虎祥表示:“对于我个人而言,觉得比赛带给我最多的收获就是“成长”与“自信”。对于一名大学学生来讲,需要做一些富有创造性,挑战性的东西,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当时接触该项目之前,我们这群伙伴已经在实验室接触了关于此方面的知识。对于做好准备的人来说,机会都不会缺少。所以我们有幸进入了贾老师和孙老师的这个项目。在比赛过程中,自己的自信心增强了很多。运用自己所学专业去完成这个项目,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徐虎祥同学也建议大家在困难当中磨炼自己,去体验自己的人生成长。
“‘妙笔升华’—汝阳刘村产业策划”项目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二等奖,参赛选手吴永表示:“河南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虽早已落下帷幕,但比赛过程的一幕幕都记忆犹新。通过参加比赛和实践,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学会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团队在本次大赛中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文化以及呼吁中国大学生们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第六届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圆满落幕,我院在参赛项目数量和项目质量方面均取得了质的突破。此次比赛,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的风采。我院将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不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更好促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向前发展。
(土木建筑学院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