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土木与环境学院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4-07-13 作者:邢澄 审核:李亚宁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依托红色资源,引领青年学子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7月9日至11日,土木与环境学院“悦行乡志”实践团在指导教师邢澄、张之晗、马世琦的带领下,前往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大王庙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9日,实践团抵达国立河南大学抗战时期潭头办学纪念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通过参观,大家了解到河大师生坚持科研和办学的事迹: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河南大学除利用专业知识为当地民众提供帮助外,还积极创办教育、医疗机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抗战救国思想。师生们的到来,给闭塞落后的山区带来了文明和科学,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卫生习惯等诸多方面都为之一新。

实践团参观国立河南大学潭头办学纪念馆,并身临其境体验当时的课堂环境与氛围,当听到“潭头惨案”的时候,大家深深感受到了先辈们在那段战火纷飞岁月里的坚守,敬佩先辈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精神,纷纷表示将弘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7月10日,实践团成员探访中国传统村落——大王庙村。该村落隐匿于青山绿水之间,古朴的建筑群仿佛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成员们穿梭于狭窄的巷弄,驻足细赏古村落上的一砖一瓦,尤其是那些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清晰可辨的文字介绍,它们如同一部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静静地讲述着那段峥嵘岁月。大家通过调研了解到,抗战时期,河南大学为躲避战乱,曾迁址至此,师生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学与科研,用知识的光芒照亮黑暗,用坚定的信念抵御外侮。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仿佛能听见当年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感受到他们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实践团队成员胥孟秋说,“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当代青年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7月11日,实践团一行在村干部孙红恩的带领下参观了村内具有代表性的清末民初时期民居:李家大院、孙家大院。这些建筑虽历经百年风雨,但仍保持着典雅的风貌,透露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成员来到大王庙村村委会,详细了解该村如何依托“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的创新发展模式,深入拉动当地乡村经济产业发展。孙红恩介绍,大王庙村以其独特的历史积淀、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体验乡村风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这座富有历史底蕴的古村落焕发了新生。

随后,实践团在大王庙村村委会开展支教活动,运用专业所学为小朋友科普少数民族民居相关知识,并一起制作传统民居模型。在大家的帮助下,孩子们搭建出了许多个性化的小民居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是行与思的结合,在三天的实践中,“悦行乡志”实践团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到了文旅产业对于大王庙村乡村振兴实践的促进作用,切身感受到了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此次活动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载体,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有利于同学们增长才干、开拓眼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双重升华。

上一条:访企拓岗促就业,校企合作谱新篇 下一条:我院召开暑期留校学生安全教育会议

关闭

大学路校区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大学中路2号 邮政编码:450015 | 龙子湖校区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 邮政编码:450046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1999-2024 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0371-61912090 | 技术支持:信息管理中心 建议浏览器使用IE7以上版本